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判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东莞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为打开国门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东莞紧紧抓住机遇实现经济腾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际形势新的判断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发展遇到复杂的局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坚信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但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在眉睫。同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不仅仅是形势所迫,也是基于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意味着“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国家要着力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东莞作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在继续做好“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国内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基地”,为国内市场提供强大的产品供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必将逐步解决国内市场分割问题,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建设畅通、规范和便捷的统一大市场,这为东莞打开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循环提供利好机会。诚然,国内市场环境与国际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开拓国内市场需要政府更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政府要为市场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促进国内大循环。中国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超庞大规模内需市场,国内市场是一个无限扩大的空间。同时,东莞本地市场存在庞大的消费需求,提升东莞人的生活质量,注重需求侧管理,融入国内大循环体系,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基础,这也需要政府更加有为的引导。东莞产业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东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势。同时,东莞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产业特色,需要更加灵敏把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趋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布局,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为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同样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首。东莞把管理与技术“引进来”后不断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关键核心技术是无法“引进来”的,随着美国“脱钩”政策的持续,“卡脖子”技术面临形势更为严峻。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把“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东莞依然要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作用,扬优势,补短板,发挥外资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力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同时,也要警惕产业外迁风险和“卡脖子”技术海外供应安全问题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