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已从“推进转型”转向“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步入了深水区。
日前,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莅莞视察调研转型升级工作。朱小丹在调研后指出,东莞的转型升级最艰巨、最紧迫、最具典型意义。东莞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坚定转型升级的信心,尊重企业、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有序推进。要把坚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把“双转移”和引导企业不停产就地转型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外销转内销,落实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
那么,东莞的转型升级工作进展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南方日报邀请了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东莞市委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李秋阳,东莞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就上述问题作探讨。
点线面结合推动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目标是实现“产品高级化、形态高级化、产业高级化”这三个高级化。怎样实现这个目标?
蔡康:东莞将利用“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的优势,抓住市场倒逼企业转型的机遇,着重从积极倡导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共识、积极先行先试完善转型升级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搭建企业拓展内销对接平台、实施企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等方面,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转变企业形态,提升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东莞将结合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在落实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有措施的基础上,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行分类指导、加快推进。
李秋阳: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缺的是技术设计、品牌和销售,很多企业是利用别人的技术设计和品牌,把东西加工好了给别人,较少考虑销售。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大力气。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创建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林江:首先要有选择性,选择需要转型的企业和行业,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其次是点、线、面结合。点只指单个企业、线指行业,面指整个经济面。现在东莞在推动转型升级工作时,关注面上的东西比较多,点和线上的东西比较少,转型升级工作应该从单个企业的工作开始做,然后做线上的工作,把点和线工作做好了,面上的工作自然也就做好了,最后要做村的工作,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在村里,要推动村在转型升级工作中的积极性。
金融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
南方日报: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存在融资难、成本上升等问题,东莞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蔡康:东莞设立了每年20亿元的“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每年投2.8亿元支持“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建设,以及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企业进口用于技术改造的生产性设备。
此外,还推出了10亿元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在工业企业贷款、直接债务融资、组建再担保公司、鼓励金融创新等四个方面对企业给予资助,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全面取消市一级权限收费的基础上,东莞还对镇村的收费进行专门调研,目前已经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李秋阳:国有的商业银行基本只盯着国有大型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很少能贷到款,而东莞又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想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就要改变融资只能找银行的这种状况,多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林江:东莞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贷款贴息等,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但是效果不太明显。贴息的钱很难用到中小企业上,应该改变这种局面。金融机构的产品还要有所创新,要推出一些使中小企业很容易贷到款的产品,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向要转型升级的企业贷款。
搭建平台组织企业搞好内销
南方日报:很多企业都在搞内销,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怎么解决好内销问题?
蔡康: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为此,外经贸部门搭建了一系列内销拓展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优化市场结构。比如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并拿出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还创办像外博会和台湾名品博览会的产品内销平台。当前,外经贸部门正在全力争取“外博会”就地升格为国家级内销产品对接平台,为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创造更大的平台。三是支持鼓励企业创立品牌,我们出台了政策鼓励企业收购、并购海外品牌。
李秋阳:企业在做内销时、要承担广告费、进场费等各种费用,这就需要企业加大投入。还有一个问题是,企业做内销时,都提出要创建品牌,这是不现实的,企业可以创建联合品牌,比如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品牌。小企业还可以加入大企业,用大企业的品牌进行生产。
林江:加工贸易企业做出口时,进口的用于生产的机器是不用交税的。机器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现在要做内销,当初购买的机器需要交税,这个对企业是个负担,需要政府用智慧来解决。很多企业一说起做内销,对于做内销的巨大投入,有畏难情绪,要克服这种情绪。在拓展内销渠道时,没必要大家都自己建,可以采取代理。
用大项目带动升级转型
南方日报:接下来,东莞要想搞好转型升级,还要做哪些工作?
蔡康:接下来,外经贸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东莞”营造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行具体部署,深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方面,我们切实做到“营商环境加一,综合成本减一”,切实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将帮扶企业走出当前困境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要落实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行分类指导、加快推进。落实招引重大项目“1+5”政策,抓好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化,实施“揽月工程”。筛选出一批综合效果显著、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树立榜样,总结和推广示范企业的经验。
李秋阳:要做产业整合的路子,东莞有50多万户企业,比深圳还多,但是大企业太少,一方面要加强大企业的招引工作,一方面要鼓励现有企业联合兼并,争取涌现出一批大企业,用大企业来带动企业的升级转型工作。
林江:要加强资本市场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用资本市场来推动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比如企业在转型时,缺乏技术,可以通过股权出让引进技术等。这样,我们利用资本市场,企业在转型时缺什么,就引进什么。这样可以极大地推动转型升级工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