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ico
已打开东莞市商务局页面,本页面是由10个视窗区、1个列表区共计11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1张图片,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关闭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2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2

东莞商务局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本区域含有6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提示:您已进入导航区1,本区域含有7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业务工作 > 投资东莞
分享到:

“三融合”: 唯有共建 才会多利多益

  • 2012-08-21 08:58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度提高了几何、成效有多少?上周,关注这一东莞大政的不仅有市委市政府,还有政协委员和企业,在多方的问与答、谏与纳之间,共为“三融合”把脉问路、寻求新的突破点。由此可见,“三融合”已成社会共识,正向着由“说”到“做”、由“一方主动”到“多方互动”的进程转换。

  作为产业转型新的风向标,市委市政府“三融合”战略的提出,绝不是一时口号和权宜之计,而是基于现实背景下的深度考量。如今的东莞,正站在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分水岭上。过去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倚仗的是低廉的成本与地理优势。虽然,这个模式让东莞迈出了GDP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但其存在的资源、环境瓶颈至今没有被打破。

  在这个关口面前,速度的增长只意味经济暂时的安全,方向的制定则意味着发展的久远。“三融合”就是东莞“闯关”的命门所在。可以说,如果离开科技、金融的鼎力支持,那么,东莞经济增长将难以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高水平崛起更是无从谈起。

  要看到,闯这道关,不单要听党委政府的声音、看政策的干货,更需要社会的全方位响应,唯有多方合力,才能迈过这道坎,才能走上“三融合”的康庄大道。合,则多利多兴;不合,则多害多损。此番,市委市政府与政协委员互动,正是“三融合”共建的题中必有之义,一个缩影。

  从“三融合”理念的提出到跃然纸上,短短不到8个月,这期间,决策层进京“揽月”、北上“傍科技大款”、牵手北大、出台新政, “三融合”虽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无缝对接,但已见起色,政协委员满意的回复就是明证。

  必须要看到的是,“三融合”不是一个权益之计。只要明晰其前进的方向,就不难看出,要比以往单纯的工业化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迈过这道坎的时间也要长得多,这是一道“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时代命题。因此,不仅政府还要更多的企业,要共同舍得投资、舍得时间,宽容失败、包容风险,通过长期的努力换来科技、金融、产业的有机融合,换来科学发展的速度。

  就目前而言,“三融合”要搭起公共平台、建起载体、聚集人才,但更要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融”字上做出更多文章、做出经验来。

  如,考虑设置“科技金融专员”。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极需政策支持,但隔行如隔山,很多政策使科技企业吃不透,我市应培养一批科技金融专员,及时准确向企业传达政策信息,提升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科技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金融专员找到最合适的科技金融产品,让科技金融政策和产品的服务效率与公共价值得到提高。

  总之,唯有全市上下共建“三融合”,才会缔造金融创新、凝聚人才、集聚科技资源的氛围,使东莞走出经济低谷,未来则可推动东莞走向巅峰的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齐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1) ALT+1
视窗区 (9)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