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苹果食物链”上除了数以千计的零配件供应商,还寄生着数量庞大的外围配套产品制造商。拿到苹果公司的一纸授权书,是所有配套企业的梦想。但是,高高在上的认证门槛,将绝大多数企盼者堵在门外叹息。
拿到授权有多难?东莞耳神电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昌宏深有体会。“目前国内获得苹果授权的音频设备制造商不到10家。”而作为国内十大多媒体音箱制造商之一,耳神在趾高气扬的苹果面前,依然没有太多话语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申报程序之后,授权产品50%以上的利润仍被苹果拿走。
尽管如此,在去年9月获得授权之后,耳神的销售额仍迅速上升了近20%,苹果这块金字招牌已逐渐显现其威力。但在陈昌宏看来,将苹果授权仅仅当作提升短期利润的捷径未免短视,借力苹果促进自身全方位的提升,才是这条“苹果食物链”中的应有之义,也是东莞苹果依附者们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苹果供应商 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专家观点
苹果绵长的供应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难题。自去年起,频发的供应链危机已经显示,以苹果公司的威力,也无法完美地掌控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在东莞,为苹果生产零配件以及外围配套设备的企业达到2000家。如此庞大的供应链,苹果却只能对一、二级供应商实施严格的管控,金字塔下层的供应商仍处于一定程度上的失控。苹果公司应当如何面对这个问题?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林江。
外界对苹果期望过高
林江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源于外界对于苹果公司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苹果是一家公司,也只是一家公司。”林江认为,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无论它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责任为其供应链上供货商的过失负责。
然而,自去年供应链遭遇环保、劳工等问题之后,苹果公司仍是外界一致指责的对象。在公布供应商名单后,还被冠以“推卸社会责任”的恶名。
“在这件事情上,苹果很无辜。”林江指出,虽然苹果公司是一家图腾式、标志性的公司,甚至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但外界却将“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苹果身上无限地放大,要求苹果去做一些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去做的事情。他认为,从对一、二级直接供货商的监控上来看,苹果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只是这种努力与外界对它的期望还是有距离。“考虑到苹果公司目前的影响力,的确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个度应该把握好。”
林江还认为,国内的供货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分享苹果带来的各种形式的红利,却将应当承担的责任全部推向苹果。
希冀苹果让步
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另一方面,站在供货商的角度上,苹果公司苛刻的要求,以及对其利润空间的压榨,似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
在苹果面前,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没有太多的议价权,激烈的竞争又导致了无休止的价格战。为了生存,一些企业不得不以环境污染、劳工的权益为代价,以压低成本,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站在这个角度上,林江认为,企业固然面临着无可奈何的生存压力,但苹果也并没有责任在利润空间上作出让步。“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上,苹果公司的目的就是将利润最大化;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它又有能力将订单价格压得很低,因此它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林江说,指望苹果在利润上作出让步,让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以缓解供应链上的各种危机,是不切实际也不合乎市场经济原则的。
“利润低,你可以不做,既然选择继续做,就不能以利润低为借口,将供应链上的各种问题推到苹果头上。”林江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更多地进入社会学,甚至是哲学的领域。
在苹果公司与供货商双方都无力改变现状的局面下,林江直言,只有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苹果公司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如果难以界定,如何通过对《反垄断法》的修改,从而迫使苹果作出让步?”林江认为,在苹果没有过失、供货商又无能为力的局面下,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以缓解供应链危机。
苹果推动东莞电子产业升级
■业内观点
如此庞大的一条产业链,能为东莞电子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产业从业人员又如何从苹果产业链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看来,随着苹果公司自身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延伸,的确为东莞企业提供了机会,对于东莞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能否借苹果这股东风实现自身硬实力的提升,还需要东莞相关企业拿出积极的态度。
记者:目前东莞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总体情况如何?
尹建文:在东莞,有能力为苹果做配套的大多数是台资、日资企业,港资企业不多,而其中又以台资为主。因为台资电子企业在东莞发展已经有很多年,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研发实力,更容易得到为苹果公司供货的机会。
此外,随着东莞民营电子企业研发能力的逐步提升,今年已经有一些企业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也有介入苹果产业链的意图。
显而易见,虽然在苹果面前没有议价权,但为苹果配套的利润仍然高于其他产品,这也是大量企业希望介入苹果产业链的根本原因,客观上也的确为一些电子企业提供了机会,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东莞市电子产业的发展,仍是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另一方面,作为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产业细分市场众多,虽然整个产业布局稍显零散,但齐全的产业链配套成为了吸引苹果相关企业的一大优势。
记者:苹果产业链对东莞电子产业有怎样的影响?
尹建文:苹果对于东莞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在去年,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东莞有不少电子企业倒闭,但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大都平稳地渡过了危机,这表明苹果公司的订单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订单来源有助于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向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产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另一方面,苹果对其供货商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管理和研发两个方面。而东莞电子企业要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跟上苹果的步伐,才能确保企业不被淘汰。这就从客观上促使企业走上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
此前,苹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在东莞拥有较大产能的台达、正崴、伟创力、万士达等企业均榜上有名。东莞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介绍,苹果在东莞的供应商,多数为实力雄厚的台企。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资企业因行事低调、工作效率高、执行力强等优点,备受苹果青睐。
在东莞,除了上述台资企业外,还有少数民营企业,如五洲集团旗下的五株电子,就是少数成为苹果直接供应商的东莞民营企业。不过,在一位东莞台商协会负责人看来,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行事低调,严守客户的机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