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ico
已打开东莞市商务局页面,本页面是由10个视窗区、1个列表区共计11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1张图片,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关闭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2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2

东莞商务局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本区域含有6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提示:您已进入导航区1,本区域含有7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业务工作 > 投资东莞
分享到:

东莞3年后将实现加工贸易转型根本性转变

  • 2012-08-21 08:42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开篇语

  五年前,东莞市被确定为全省加工贸易转型试点城市。

  201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寄语东莞:“我希望东莞能做我们广东发展的雄鹰,能够经过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造以后,继续再领跑我们广东30年。”

  两年前,东莞市被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一年前,省政府分别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签署共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东莞市几年来的试点成果有望推而广之。

  8月22日,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将在东莞召开。为迎接这次会议,全面展示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经验,展现阶段性成果,梳理下一阶段的任务和使命,从今天开始,《南方日报·东莞观察》将推出特别报道“继续领跑30年”。让我们祝愿东莞转型升级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用实际行动和骄人业绩回应汪洋书记的殷切期望。——编者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检验一个城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数量和质量。

  近日,东莞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出炉,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等69家加工贸易企业成为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其中,12家企业跻身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40家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这批企业成为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缩影。

  东莞是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1年底,全市共有加工贸易企业12086家,累计加工贸易实际利用外资47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2.8%。进出口总额1040.4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0%、占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1.3%,但这一产业结构的弊病也无须赘言。

  2008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按照汪洋书记“东莞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和朱小丹省长关于“要把坚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努力破解六大难题,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根据东莞市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到2015年,东莞要率先实现加工贸易产品制造高级化、企业形态高级化和产业高级化,推动加工贸易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性转变。

  不停产 拓内销 谋创新

  由于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多,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加上早期企业在土地性质、设备作价、证照等方面存在着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着较强的畏难心理和观望情绪。

  对来料加工企业最担心的“停产转型”问题,东莞先后制定了《东莞市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外商投资企业操作指南》等政策文件,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起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法人企业的“无障碍通道”,为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形成了一套统一机制和操作办法。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破解了非法人企业不停产转变形态难题。

  2008年以来,东莞近4000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占全市来料加工企业的60%以上。其中凤岗、厚街等加工贸易重镇来料加工企业转变形态率分别达到73%和68%。

  针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内销过程中面临的海关监管、市场信用环境、产品知名度不高、客户需求不同等现实困难,东莞率先在全省推行外资企业“内销集中申报”,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同时东莞积极与香港贸发局、沃尔玛、阿里巴巴等开展合作,帮助加工贸易企业研究拓展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7年的143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79.2亿元,增长了72.3%,仅新增增值税就达8.9亿元,破解内销市场开拓难题收到成效。

  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设备、工艺流程大部分来自海外,缺乏创新能力。这成为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主要困难之一。近年来,东莞投入4亿多元的引导配套资金,引进和建成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10个,虎门服装设计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7个。通过这些公共科技平台,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和设备,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创意概念、产品企划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平台在引导纺织服装、轻工、鞋类等传统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更新生产工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孵化出一大批科技企业。从去年起,科技东莞工程资金提高到每年20亿元,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08年以来,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主品牌2257个,收购国外品牌397个,逐步破解了自主创新难题。

  此外,东莞还积极破解管理提升、利益平衡、淘汰转移等难题。为调动不同利益主体调结构、转方式的积极性,东莞实施重大项目奖励制度,对镇村引进符合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财政奖励。同时,不断加大市财政对基层的扶持力度,安排2.35亿元对实力较薄弱的285个村(居),给予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经费补贴,增强村集体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承受能力。

  重大项目带动转型升级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增长动力进一步转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龙头带动进一步凸显、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就在本月召开的年中点评总结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说,外贸出口增速超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省出口增速平均6.8%,东莞实现7.8%,进出口总额增速6.1%。同时一般贸易出口远远高于加工贸易出口,这表明了东莞外贸结构的优化,也体现了产业未来的竞争实力。

  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近日,东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东莞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到2015年,通过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东莞要率先实现加工贸易产品制造高级化、企业形态高级化和产业高级化,推动加工贸易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性转变。

  到2015年,东莞要基本完成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新增从事加工贸易民营企业1500家以上,一般贸易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加工贸易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全市水平。技术集中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占加工贸易企业总数比重提升到60%以上。同时,意见明确,加工贸易企业新设立研发机构达到500家以上,新增境内外品牌1000个以上。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新市场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

  重大项目将成为东莞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东莞将重点引进8大产业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即重点引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技术、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以技术领先、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带动加工贸易整体发展层次的提升。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外包招商,重点引进商品检测、物流、金融、会计、信息、咨询等与生产制造紧密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的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1) ALT+1
视窗区 (9)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