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合力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形势挑战,努力推动全市商务指标回稳向好,为“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了应有的商务贡献。
一年来,我们笃定心志追目标、稳大局,成功扭转形势保住外贸规模位居全国前五。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每天调度,在全市所有镇街(园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全年进出口1.28万亿元,外贸规模位居全国前5、全省第2。
一年来,我们精心着力建平台、兴业态,积极发展平台经济迸发外贸新动能。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实现常态化运作,全年完成进出口货值15.3亿元。虎门港综保区全年进出口1149.1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年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907.2亿元,同比增长10.8%;保税物流实现进出口3113.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市场采购贸易累计结关出口约385亿元,规模在全省试点中排名第一。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促消费、提品质,持续实现社会消费回暖向好态势。大力开展“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引进京东MALL等首店项目,成功获评年度消费热力城市(全国仅5个),东城商圈确认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进一步优化我市商业场景布局,深化提高消费品质。全年全市社消零达到4408亿元,同比增长3.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一年来,我们聚焦服务优机制、促增资,全力稳住外资规模基本盘。优化完善了新增用地招引项目经济效益审查制度、外资签约项目履约出资制度,实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2.2亿元。全年外资利润转增资项目共14宗,涉及实际外资16.9亿元,同比增长117.5%。
二、2024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系列部署要求,以“五外联动”组合拳为重要抓手,创造性落实“双十大行动”,团结奋进推动东莞商务走在全省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一)外贸外资十项行动
1.电子商务强基行动。研究制定跨境电商促发展扶持政策,引导东莞制造企业选择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独立站销售产品。积极招引抖音、拼多多泰穆、希音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落莞,积极举办跨境电商采购峰会等活动。
2.新业态稳步发展行动。科学地创新研究制定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新业态成为外贸发展重要新动能。
3.物流通道建设行动。以加强企业本地报关激励政策机制为抓手,重点提高外贸新业态方面的本地报关率,推进东莞物流通关体系提质增效。加快出台细化空港项目扶持政策,力争2024年空港中心进出口突破百亿元。推动东莞港组建的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尽快开展业务,对接广铁集团货运部争取更多中欧班列发运计划。
4.加工贸易转型行动。贯彻落实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12条政策措施、海关总署出台的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16条改革措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保税维修业务拓展的支持。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贸易,支持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绿电绿证服务。
5.新兴市场开拓行动。推动我市企业对传统市场投资项目、对新兴市场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制定新兴市场30个国家“一国一册”指南,做好外事接待、对外交流等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联系走访外国驻穗领馆。
6.办展会抓订单行动。组织超1000家次企业赴传统市场参加境外展览会,组织约3500家企业参加“粤贸全国”30场境内展。
7.外贸平台发展行动。做好飞力达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项目服务保障,推动东莞港进口更多高货值水果,继续紧抓菜鸟集团在莞项目,积极推动深中电新设保税仓,积极协助二手车出口企业优化出口流程,提高出口效率。
8.外综服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全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量突破40家,为超过500家本土中小微生产型企业提供代理进出口服务,累计外贸进出口额接近100亿元。
9.外资百企大走访行动。开展外资百企及外资总部大走访行动,协调解决企业投资发展经营问题,优化完善外资项目洽谈签约工作机制、外资项目履约工作机制。
10.外资稳增长专项行动。加大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的吸引力度,促进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积极推动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回升增长。
(二)国内贸易十项行动
1.“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大力开展“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结合重大节假日等消费节点,打造新春消费季、初夏消费季、暑期消费季和金秋消费季。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强促消费宣传,打造“一镇一节一IP”品牌矩阵。
2.批零住餐纳统行动。压实入库责任,指导镇街做好跟踪服务。用好市经指办商贸服务队和局领导挂钩镇街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加强潜力纳统企业培育,梳理潜力纳统企业清单,确保应统尽统。
3.消费载体升级行动。鼓励商圈、综合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式、综合消费场所转型。将首店经济与高品质步行街商业街建设联动发展起来。丰富消费业态场景,鼓励商户延时经营。
4.外企内销市场拓展行动。实施《关于支持外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行动计划》,优化外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资金扶持政策,争取延续内销信用保险资金支持。发动企业应用直播带货电商业务。举办第二届莞港外贸名品嘉年华。
5.老字号品牌打造行动。鼓励老字号品牌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出台我市老字号认定政策,重启市级老字号评选,加强东莞老字号品牌宣传推广。
6.商贸大项目招引行动。积极推动华润奥莱、开市客(Costco)、美团零售及供应链等商贸项目落地,形成一批新的增量。
7.重点商贸业引领行动。依托中粮码头设立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推动中粮挖掘贸易新业务新市场。落实局领导挂钩镇街机制,做好重点商贸企业跟踪服务,加快数智化转型,争取更多数据留莞。
8.大宗商品纳统行动。制定促进二手车纳统奖励政策,加强对规模二手车企业的重点走访,加大对中高端二手车企业招引力度。做好成品油及制品企业入规纳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鼓励有资质、有经验的企业先行开展代理和金融服务试点,积极招引和搭建煤炭批发平台。
9.文旅体综合消费行动。联合市文广旅体局、农业农村局,深挖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等资源价值,推动酒店、餐饮业提质升级,策划更多节庆活动,强化宣传推广,着力打造“食住玩在东莞,游遍珠三角”文旅品牌。
10.直播电商经济行动。研究制定直播电商扶持政策,推动“东莞特色产业带+直播基地”合作,着力打造直播电商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发展直播基地,开展工厂直播、莞货莞品卖场直播,丰富工厂店地图,积极培育有运营、有规模、有数据的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