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东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原则上获得市政府通过,这预示着,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我市每一家企业将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诚信档案。
事实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其环境竞争力和要素聚集力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决策层此番着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的道德血液势必将得到快速培育,信用经济也会强力注入企业的肌体之中。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世界500强企业和“百年企业”无一例外都具备良好的信用基础,从而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东莞企业若要发展壮大,诚信则是一门必修课。
作为一座以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城市,东莞长期与国际市场接轨,受国际市场规则影响大,深知没有成熟的信用社会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东莞要想成为市场经济的典范之城,市场运行没有走佬、欺诈、假冒伪劣产品的发生,诚信就不可或缺。
基于此,不论是从城市现阶段发展而言,还是企业发展动力来看,东莞都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
但是,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就整个信用体系构建而言,企业诚信信息如何收集?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企业诚信?信用体系建立之后将作何使用?这“三步走”必须在制度设计之初,给予充分论证:
第一步是企业信用信息收集问题。目前,我市企业总量何止万家,但对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管是采用分头、分段模式。因此,政府必须强力统筹发改、工商、质检、统计、水务等多个政府部门,打破现有政府部门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孤岛状态,实现各部门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总之,唯有政府部门联合监管,才能提高企业信用监管效率,能较好地预防企业严重失信行为的发生。
第二步是衡量企业诚信指标的问题。结合东莞实际而言,诚信档案中应要包含失信的档案,比如,违约、欠薪、商业欺诈等不良信息。
第三步为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后的应用问题。除了要将不讲诚信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案并适时曝光,从而提高企业失信成本,逐步在全市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等外,同样要合理运用信用体系帮助企业有效破解融资、信贷等问题,让诚信企业赢得美誉度和市场的认可。
总而言之,政府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来评判企业真实的诚信状况,就能营造出城市守信的社会环境,全市的企业整体诚信形象就会得到提升。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